二、 塑造抗美援朝式“英雄”的新模式
(一)历史素材复原英雄人物的真实面貌
该片在塑造英雄的创新之处是并没有采取传统纪录片经常使用的情景再现,而是利用挖掘而来的大量历史珍贵素材(影像、文物、档案等)在镜头前进行展示,保证了纪录片的历史厚重感和真实性。例如在第一集中拍摄了百余件文物,揭秘了毛主席主席与斯大林联系的电报,还有毛主席的亲自手写的书信,在战争前后毛主席对于是否开战的犹豫,通过历史的遗物以小见大窥见了党中央对于战争的慎重和艰难决策。值得一提的是,该纪录片对一位特殊的英雄进行解密——毛岸英,他的身份很特殊,既是彭德怀司令的翻译员,也是开国伟人毛泽东的儿子,在此之前,他的形象存在于不少影视剧中,包括《毛泽东和他的孩子》,《外交风云》等。但是这些都观众脑海中的形象,并不是他真实客观的形象。受限于历史的保密,他的影像资料一直未被公开,直到纪录片公映到第二十集《历史铭记》中,首次公开了彭德怀发给中央军委的绝密电报,里面记载了毛岸英牺牲的细节。镜头首先定格在电报上,通过推镜头让观众熟悉了毛岸英英雄牺牲的经过。之后,画面公布了毛岸英在国内留下的最后影像,照片、生前使用过的皮箱等等。纪录片的真实性重现了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英雄毛岸英。
(二)高科技修复技术与旁白锻造英雄的完整形象
与领袖人物的事迹广为流传相比,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无数的平民英雄、小人物的英勇事迹因为缺乏影像资料,绝大多数纪录片只能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然而,该纪录片极为强调真实性,并没有采用情景再现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