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课”与“金课”内涵解读
课程本没有“水”和“金”之说,从教育部发出“消灭‘水课’、建设‘金课’”的初衷来看,无非是对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在课程上的形象表达而已。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谈到大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时指出:“我国大学课堂的挑战性和美国高校相比还是有差距的,高校还存在一些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果’”,并提出“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由此,“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也就成了“金课”的标准。按照“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金课”就是标准高、要求严、负担合理、效果好的课程,相应地,“水课”就是标准低、要求松、负担过轻、效果差的课程。
“水课”“金课”是高等教育课程质量工程的新提法,“金课”代表着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的新水平、新要求。国家振兴高等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建设是抓手,目前全国本科教育92个专业类、630个专业,每个专业开设数十门课程,如此庞大的课程规模如何推进质量建设?教育部在二十多年中多次推进课程质量工程建设,1999的启动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2003年启动的“精品课程”建设、2011年启动的“视频公开课”建设、2012年启动的“资源共享课”建设、2014年启动的“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建设、2017年启动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018年提出“金课”建设并于2019年启动了“一流本科课程(金课)”“双万计划”认定工作,显然,“金课”建设是课程质量工程又一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