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宏观经济学”课程学生参与度低的原因分析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作者在“宏观经济学”的执教过程中,不断借鉴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案例教学、问题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1)查找西方经济学国家精品课程,将视频推荐给同学,按教学进度布置学生观看,并要求学生提出异同点;(2)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查找资料,课堂上进行讨论[9];(3)查找与知识点相关的经济热点,在课堂上作为案例讲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4)在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时常点学生回答问题等等,这些举措或多或少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性,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1)学生是被动参与课堂,参与效果不好;(2)参与课堂的都是学习积极的那几位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目的,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
作者每学期都抽样选取学生进行访谈,抽样学生有班干部,小组长和普通学生,调查学生小组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不参与的原因。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存在以下几种心态:(1)小组活动让组长完成就可以了,不参与也没有什么明面上的损失;(2)学生校内校外活动多,没有时间另外学习“宏观经济学”;(3)上课人数多,坐在教室中间,“教师看不到我,我不参与课堂互动,也不会有什么损失”;(4)“我只要期末考试考好了就能够及格,平时成绩我只要没有旷课就没问题,是不是参与互动并没有不良影响”;(5)随堂互动的题目有难度;(6)与老师的沟通不是那么方便,感觉有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