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崇祯年间生态破坏的影响
崇祯年间生态破坏的影响分为对当时的影响以及对以后的影响。
对当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崇祯年间的生态破坏引发了许多的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又导致了很多地区的灾荒,而灾荒又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从而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这是一个从自然到人文环环相扣的影响进程,可以说生态破坏是明王朝灭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但这其中生态破坏对明王朝灭亡的具体的影响过程则需要理顺。首先,根据前文所述,崇祯年间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人为因素,并且是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人类不合理活动长期影响的结果。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小范围即局部地区的生态破坏不同,因为人类活动而导致的生态破坏往往范围和危害都更大。在当时,生态破坏的直接影响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锐减、土地退化、地面下沉、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又引发了崇祯年间许多的自然灾害,例如洪水海啸,“崇祯元年七月壬午,杭、嘉、绍三府海啸,坏民居数万间,溺数万人,海宁、萧山尤甚。三年,山东大水。四年六月,又大水……十三年五月,浙江大水。十四年七月,福州风潮泛溢,漂溺甚众。十五年六月,汴水决。九月壬午,河决开封朱家寨。癸未,城圮,溺死士民数十万。”;干旱,“崇祯元年夏,畿辅旱,赤地千里。三年三月,旱,择日亲祷……十二年,畿南、山东、河南、山西、浙江旱。十三年,两京及登、青、莱三府旱。十四年,两京、山东、河南、湖广及宣、大边地旱。”;蝗灾,“崇祯八年七月,河南蝗……十三年五月,两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大旱蝗。十四年六月,两京、山东、河南、浙江大旱蝗。”;瘟疫,“崇祯十六年,京师大疫,自二月至九月止。明年春,北畿、山东疫。”;水污染,“崇祯十年,宁远卫井鸣沸,三日乃止。河南汝水变色,深黑而味恶,饮者多病。十三年,华阴渭水赤。十五年,达州井鸣,濠水变血。”;大雨,“崇祯五年六月,大雨。八月,又雨,冲损庆陵……十二年十二月,浙江霪雨,阡陌成巨浸。十三年四月至七月,宁、池诸郡霪雨,田半为壑。”[10]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