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中模糊语言的审美再现
更新日期:2020-12-03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作者:王洁  浏览次数:198
核心提示:1.《茶馆》中模糊语言的审美再现笔者按照模糊语言的内在成因将《茶馆》中的模糊语言分为三大类,总结其所带来的的美学效果,并挑选出相关的例子进行问

1. 《茶馆》中模糊语言的审美再现

笔者按照模糊语言的内在成因将《茶馆》中的模糊语言分为三大类,总结其所带来的的美学效果,并挑选出相关的例子进行问卷调查,借助信息熵对霍华和英若诚的译本进行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系统中的每个符号都用于指代不同的事物。当使用有限符号表示无限事物时,模糊性就是不可避免的。其次,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导致语言的模糊性,虽然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日益加深,但我们对整个世界的了解仍然很少,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载体,当我们脑海中想要表达自己不是很确定的情况时,模糊语言便随之产生。按照模糊语言语言层面的研究范畴,可将其进一步细化:语义模糊、语用模糊、修辞模糊。

3.1.语义模糊

语义学所关注的是单词或句子的字面意义,通常不考虑上下文。因此,语义模糊是独立于文本的,且不能在特定的语境中消除。语义模糊是自然语言的固有属性,任何语言中都有大量的模糊词,例如大多数形容词,大、小、胖、瘦和模糊限制语“非常”,“很”等等。在《茶馆》中,这种语义模糊的例子非常多,如“二十多岁”,“三十来岁”,“上午”,“沏一碗的来”,“福气不小”,“想个名字”,还有一些用具体数字来表示模糊的,如“还等着真挨两个脆的吗?”,“等两个朋友”,“七十二嫔妃”,“流”等,那么这些语义模糊在文中具体的美学效果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