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
更新日期:2018-03-26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浏览次数:189
核心提示:欢迎投稿《中国高等教育》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钱穆说:“一民族文化之传统,皆由其民族自身递传数世、数十世、数百世血液所浇灌,精肉所培养,而始得开此民族文化之花,结此民族文化之果,非可以自外巧取偷窃而得”。[王炯华等编.中国传统文化十二讲.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8.]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形成、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博大精深的文化。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曾一度被边缘化。一次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习西方文化的思潮;另一次在“文化大革命”时,传统文化再次遭遇了打击。在此期间人们对传统文化要么以偏概全,要么全盘否定,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作为国家的一种软实力,要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彰显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就需要不断地提升文化实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中国想要在文化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得重视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一种现实的需求,用中国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融合世界文化,“取其精华”,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
近年来传统文化重新得到了高度的认可。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3月,两会代表提出来“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主课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的议案,可见当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二)高校发展的需要
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关键在于培养拥有中国气质的,具备专业技能和高素质修养的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国民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重视人文修养的渗入。然而,近些年,大学校园中出现了许多不良的风气,诚信缺失、责任感不强、追求功利、相互攀比等。矫正这些现象就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它包含复合型人才需要的美德,包括:自强不息、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等,这些可以帮助大学生品格的培养、信念的树立。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合理成分,是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工作之一。
作者名称:张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