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模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与实证研究 ——基于全国28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
更新日期:2018-03-27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浏览次数:205
核心提示:欢迎投稿《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我国城市化进程,2014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54.77%,城市化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引擎”。联合国发布的《2013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到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突破10亿,人口城市化率将达到70%。城市化是中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特征,但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自1986到2014年,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从0.503亿吨逐年增长到1.79亿吨。2015年,全国338个地级市开展空气质量检测,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我国城市化进程,2014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54.77%,城市化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引擎”。联合国发布的《2013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到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突破10亿,人口城市化率将达到70%。城市化是中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特征,但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自1986到2014年,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从0.503亿吨逐年增长到1.79亿吨。2015年,全国338个地级市开展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显示,仅有7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标,占21.6%。我国不断推进的城市化发展是恶化环境污染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压力,存在争议。因此,研究城市规模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分析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机制是我国建设新型城镇生态系统,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议题。
城市规模是指在一定城市空间聚集的人口、资源、商品和建筑等,主要包括城市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以及空间规模三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1]。针对城市规模扩张引起不同程度的经济、人口以及空间规模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增长、人口集中、产业集聚会引起污染物排放量增加,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增长,进而导致城市环境巨大的压力,恶化环境污染;另一种观点则是,当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将产生经济的聚集效应,通过共享信息、基础设施等途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且随着人力资本不断积累形成的知识外溢,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减排的“节能效应”,从而缓解环境压力,改善城市环境污染。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利用2003-2013年28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计量分析,分别从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以及空间规模三个方面实证分析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根据最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探讨不同城市规模等级是否对环境污染存在差异性影响,期望为我国城市规模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作者:高明 陈丽强 郭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