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客观性、可行性的原则,结合十九大报告关于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以及曾冰[20]的研究,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生态效益五个角度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表3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实体经济 |
科技创新 |
现代金融 |
人力资源 |
生态效益 |
|||||||||||||||
二级指标 |
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
实体企业个数(个) |
实体企业利润(亿元) |
专利申请授权量(项) |
R&D投入(亿元) |
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万元) |
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个) |
金融业资产增加值(亿元) |
证券市场交易额(亿元) |
原保险保费收入(亿元) |
金融业就业人数(人) |
就业人口比率(%) |
劳动生产率(元/人) |
人均教育经费(万元/人) |
本科及以上人员毕业数(万人) |
森林覆盖率(%) |
城市绿化覆盖率(%) |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 |
(二)数据来源
从4个一线城市以及《第一财经周刊》评选出来的15个新一线城市中,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选取了北京、上海等16个城市2008~2018年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19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相关城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耦合协调度分析
将2008~2018年中国城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相关数据代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中,计算不同年份各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以及耦合协调度的平均值,得到2008~2018年间各个城市耦合协调度的变化趋势以及整体的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计算结果如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