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灵性化叙事文学美学特征
更新日期:2020-12-15     来源: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作者:马静静  浏览次数:154
核心提示:二、灵性化叙事文学美学特征灵性化叙事主要赋予宇宙中大自然万物生命意识,从而对自然万物的生命予以足够的尊重与保护,并寻求人类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生

二、灵性化叙事文学美学特征

灵性化叙事主要赋予宇宙中大自然万物生命意识,从而对自然万物的生命予以足够的尊重与保护,并寻求人类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生存语境。在灵性化文学叙事中,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万物有灵的生命体验观,追求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观,赋予自然人格化抒写的创作观。

首先,灵性化叙事坚持万物有灵的生命体验观。“万物有灵论”是古代东西方文化共同的认同的生命体验观念。东西方在关于人类的诞生与创造过程,都以神创造了人作为人类起源的文化原初意识,让人赋予了神性,将人划为了“生灵”。中国古代道家文化非常发达,特别注重灵的体验与通悟,灵体与灵性无处不在,神灵、精灵、心灵、阴灵、幽灵、亡灵、灵魂、灵性、灵气、灵感、灵验、灵异、灵机、灵巧、灵丹妙药等,高山有灵,江海有灵,花草林木有灵,飞鸟走兽有灵,真是“万物皆有灵”。生命可以短暂,但灵魂却是永存,因此研究灵的学说很多,文学上形成了著名的“灵感说”、“性灵说”及生物意义上的“灵学”,即生命科学。万物有灵论在文学上形成系统的理论并予以倡导,除了古希腊的神话传说及英雄史诗外,诞生于17世纪的“泛神论”哲学观念,为文学表现的泛神论提供了思想基础。斯宾诺莎是泛神论最大的哲学家,将自然与神等同起来,神具有思维的属性,又具有广延的属性,一切事物都存在于神内,神是万物的内因。德国的康德、费希特、谢林等哲学家普遍接受了泛神论思想,他们的哲学又对其他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特别是直接影响了19世纪初期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