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NAT后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方法
目前主要根据患者影像学、临床表现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等评估NAT的疗效,但由于胰腺癌在新辅助治疗后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及纤维化在CT上难以和肿瘤组织区分,影像学不能真实反映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因此普遍用于实体肿瘤治疗效果评估的RECIST标准不适用于胰腺癌。目前仍缺乏预测NAT后胰腺癌可切除性的指标,需MDT讨论决定。本文拟从肿瘤是否出现远处转移、是否有局部进展、肿瘤标志物变化以及患者全身情况是否可以耐受手术等方面进行NAT后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
2.1. 远处转移情况
患者在新辅助治疗过程中出现远处转移往往提示预后不佳,对于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应争取根治性切除。胰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脏,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影像学判断,主要方法有CT、MRI、PET/CT等,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 也可辅助诊断 [10]。meta分析发现PET/CT对远处转移和复发的检测优于CT,将两者结合使用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可达到95%和81%[11];且对于肝转移灶,MRI和PET/CT均比CT更敏感和准确[12]。一项包含118例胰腺癌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有10%的CT显示正常的患者可通过DWI发现肝转移灶[13]。但是目前影像学仍难以发现单独的小转移灶,尤其是肝微小转移灶和腹膜粟粒样转移灶容易漏诊,是现在临床上一大难点[14-15]。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用于筛查转移灶,如放射免疫显像[16]、IVIM DWI[17]、肝特异性造影剂[18]、PET/MR[12]等,能够一定程度提高微小转移灶的检出率,但是受设备和经济等因素限制,上述技术暂未大规模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