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思维”认识方法论的提出以及古代实践
更新日期:2020-12-24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作者:陈广桂  浏览次数:187
核心提示:(二)肯定思维认识方法论的提出以及古代实践肯定思维作为一种认识方法论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性的正向思维,这种思维源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与继承,并不是

(二)“肯定思维”认识方法论的提出以及古代实践

“肯定思维”作为一种认识方法论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性的正向思维,这种思维源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与继承,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人类在生存繁衍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而这些经验教训就需要被不被质疑地传承下去。就像我们今天学习数学,学习“1+1=2、1+2=3”,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要先质疑、否定、证明的。如果那样,我们就在学习算术的一开始就要先破解证明“哥特巴赫猜想”。这很显然不是正确的学习之道!所以,古人对来自先人的经验教训总是先心怀敬畏地全盘接受,然后再在自己这一代不断地新增、改动。

古人这种朴素的基于“肯定”的认识方法论在我国就体现为“敬天法祖”、“纲、常、经、典”等的认识方法的制定与设立,对“离经叛道”的思维和认识方法论的排斥。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强化与巩固正向思维,中国古人还确立了“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等“等地观念”,从孩子时代开始进行“顺从教育”。针对读书人,还专门进行“家国教育”,读书人读书的目的从修身开始,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止,逐级递进。所有读书人其个体福利改善不是终极目标,个体素质提升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个体的自由与财富,而是逐层逐级服务于更大的集体、群体,最终为人民服务(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