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都市归人钱歌川
更新日期:2020-12-30     来源:新文学史料   作者:王芳英  浏览次数:146
核心提示:二、都市归人钱歌川抗战时期的祖国西南,聚集了当时中国众多的知识分子,抗战环境外在构建了他们的主流世界观,政治性渗透至文学创作深处,时刻彰显家

二、都市归人钱歌川

抗战时期的祖国西南,聚集了当时中国众多的知识分子,抗战环境外在构建了他们的主流世界观,政治性渗透至文学创作深处,时刻彰显家国崇高格局,日常性被时代边缘化,个体“人”的特征被无限削弱。流寓西南的钱歌川深谙中国文化精髓,也深谙西方文化运行规则,他身负文人使命,却更愿意自我定义为“闲人”,在当时的主流文学观念夹缝中书写个体生活的日常,稀释知识分子的精英气质。他身上集合的诗意与烟火又不是中庸气质,是一种文人屈伸域(张力)的彰显。

钱歌川的家族只是期望他“做一个自食其力有出息的人”,他到日本留学,考取公费学校,也只是为了出息,出人头地,换句话说,这不过是对“谋生”的高级式表达。钱歌川虽出生在湖南芷江,却学在日本,鸣于上海,游历英伦,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归国流寓抗战大后方,他的行迹和散文作品都证明了这是一位真真切切的都市归人。即便他的作品还带些许精英印迹,也逐渐在生活写作中磨去了知识分子可望不可即的崇高感。无论他在作品中用了什么黑色幽默手法“戏弄”那个时代,《巴山随笔》这部散文集还是处处可见这位学者型作家身在乱世的沧桑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