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术期刊“同源稿”的概念、表现类型
学术期刊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成为各国科技、经济和文化竞争的重要阵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依据权威统计,我国作为发文大国,科技论文产出超过欧洲总和。但是前期的撤稿事假,再次说明我国科技论文的诚信问题[ 参见《107篇中国论文被撤稿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公布》,文章中说,我国科技论文被国际著名期刊大规模撤销稿件,严重损害我国科技声誉,对此科学界强烈反思。反思的起因起源于世界著名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在今年4月发表了一篇撤稿声明,宣布撤回107篇发表在期刊《肿瘤生物学》(该期刊曾是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旗下期刊)上的论文,而这107篇医学论文的主要作者均来自中国。此次大规模撤稿事件,在学术界引起不小震动。Https://www.sohu.com/a/160652575_774283,2020-12-2。无独有偶,从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团队在国际知名科技期Nature Biotechnology( 《自然-生物技术》) ( 以下均称《自然-生物技术》) 发文“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到 2017年8月7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题为“Time for the data to speak”( 《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 的社论,正式宣布撤稿,经过了不足两年时间,韩春雨团队经过了一个学术乌龙的过程——从一开始被宣传为“诺奖级”的成果,到韩所在高校发布了“主观没有故意”的调查报告,韩所在的高校也倍受质疑。笔者注释。]。我国目前的学术期刊或多或少存在着“同源稿”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假借学术和科学技术的外壳,更有隐蔽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