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新闻历史观避免信息碎片化传播
史学家包伟民认为,“史学一方面关注的是历史进程的道德意义;另一方面,资政之外,史学的另一功能,更在于利用其所阐发的历史进程的道德意义来扬警抑恶,以使乱臣贼子惧”。[[[] 包伟民. 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 而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决定了必须从历史学的高度来衡量和要求媒体从业者,赋予了当代中国新闻人作为历史记录者和文化传承者的身份二重性,以历史的眼光看待新闻所肩负的社会历史使命,这不仅是提高媒体工作者新闻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解决自媒体时代新闻碎片化困境的有效路径。[[[] 王雪. 传媒时代文化诉求的后现代意蕴[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3-47]]
3.1 续写现在的历史是新闻历史传承的责任。
在新闻理论研究中,有众多论述新闻与历史关系的作品。早在百余年前,梁启超、谭嗣同即高屋建瓴地把新闻与历史的关系界定为“新闻即史”。其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时有“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之悟。王家范先生也曾用“现在发生的叫新闻,过去发生的叫历史”来描述新闻和历史的关系。可见,历史和新闻从来都非孤立的、碎片化的存在,新闻与历史、与当下的时代皆是有机联系的。如甘惜分先生认为,“古代史在其发生的当时也是新闻,当代史就是眼前正在发展变化的一切新事物,这更是新闻”,譬如,李白洒脱狂放的诗篇在其所处时代就是名满天下,连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闻讯相召,今天看来就成为了一段历史上的佳话。因此,从新闻历史观的角度来看,新闻作品固然会因时间的流逝而不成为“旧”闻,[[[] 甘惜分. 再论新闻学与历史学[J]. 新闻界,1996(2):23-25]] 但却因其在历史时间节点上的“新”而成为历史的再现。无论是新闻诞生初期还是当今的自媒体环境中,无论是办报还是其他形式媒体的新闻信息发布,新闻都是在续写现在的历史,这不仅是新闻历史传承的责任,也是媒体以至自媒体发布者的社会责任。在新闻报道中,新闻者唯有站在史学家的高度,以新闻者的求真,才能回溯新闻事件从源起到结束的完整时间演进过程,避免对事实偏颇、误读以至失真的信息碎片化传播。
作者:罗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