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词汇”salt”因具有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而使其在汉译过程中不能望文生义。只有对其在历史进程中词义的扩展、衍变等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准确的进行翻译。文中将对”salt”追溯探源,研究其在具体语境下、具体用法中的汉语翻译。
关键词: salt, 文化内涵,历史渊源,翻译
一、引言
英语“salt”对应汉语“盐”,但“盐”在汉语中含义较为狭窄,一指食盐和工业用盐;一指栋梁之才,国家需要的人才。《书·说命下》中记载殷高宗命傅说作相之辞“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686). ]],而外,再无其他含义。而在英语中, “salt” 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并深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的影响。从 “salt” 的具体使用过程中,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西方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特征和地理环境特征。由此,在翻译 “salt” 的过程中,文化的因素就需要深入地了解和把握。
二、 “salt” 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历史的发展会在语言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salt”源自拉丁语”sal”, 意为“盐”。在古代,盐是一种贵重的商品。古罗马时期,政府最初使用盐作军饷,之后发行购物券 “salarium” 用来购买盐,慢慢的,“salarium”逐渐用来指代发给士兵的军饷以及发给罗马帝国所有官员的薪资。该词被法语借用,作“salarie”, 14世纪进入英语,以“salary”的形式出现,而且词义被扩大,统指一切“工资”、“薪水”。除“salary”之外,与“salt”同源的词还有“sausage”(香肠), “sauce”(调味汁)和“salad”(色拉)等等,因为这些食物在制作过程中都要加入盐。 在基督教文化里,’’salt”是神圣之物,是“神圣”的代名词,有“纯洁、永存、不朽”的意思。习语“a convent of salt”就指“神圣的盟约”,“不可背弃的盟约”。既为神圣之物,那么泼翻了盐“spill the salt”就表示倒霉的预兆、不吉利,或是家庭不和的预兆。为了摆脱凶兆,人们总习惯将打翻在地的盐拾起来洒在自己的头上,或抓起来仍到身后,以阻挡可能从身后袭来的厄运。在达芬奇的画作《最后的晚餐》中,犹大就泼翻了碗中的盐。《圣经》中多处提及了盐,基督耶稣把他的门徒比作“盐”。盐是调味品,有盐的食物才美味。耶稣希望教徒们的品质像盐一样纯洁美好,希望美德能够使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例如:Let your speech always be seasoned with grace,seasoned with salt, that you may know how you ought to answer each one. (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怎样回答各人)
在古代欧洲, “salt”不仅表示“神圣”,还是尊贵的象征。举行婚礼时,银质的盐罐摆在桌子中间,贵宾坐在盐罐的上首“sit above the salt”; 普通客人坐在下首“sit below the salt”.
作者:黄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