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闽南民居类型
闽南民居主要分为古大厝、手巾寮、土楼、番仔楼和骑楼[3]。
闽南传统民居古大厝是闽南传统建筑中最典型的院落式形制建筑,俗称“皇宫起”,主要分布在闽南沿海一带,一般为官商宅邸,是本文研究的对象,以下简称古大厝。
手巾寮是闽南地区较为常见的沿街传统建筑类型,其进深向纵向延伸,巧妙利用有限空间,呈带状形式,意为“像长条的毛巾一样面窄狭长”,一般为平民百姓住宅。
闽南土楼是基于防御目的,在闽南山区建造的方形、圆形或半圆形等特殊形式的民居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在泉州,主要散落南安、安溪、永春、德化等内陆山区。
“番仔楼”是对从南洋回来的闽南华侨修建的小洋楼的称呼,其建造时间大致开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形式既传承了闽南的传统建筑风格,又融入了东南亚的建筑文化,具有中西合璧的多样性。
闽南骑楼是闽南本土建筑文化和外来建筑文化相结合的又一产物,其遮阳蔽雨的柱廊通道、下商上宅的临街建筑形式,被看作是闽南传统古大厝向近代商住建筑类型转换的一个标志。
1.2 闽南传统民居特点
古大厝是闽南传统建筑中最典型的院落式形制建筑,是最具闽南地域特色的传统官式住宅,俗称“皇宫起”,其特点可概况为: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起,石雕木雕双合璧。本文从古大厝的建筑形制入手,结合风水学,详细分析气候因素在其中的智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