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改进措施
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结合中西方教育的优缺点提出“对分课堂(PAD)”新的一种教学模式[1]。其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三个大的阶段与6个环节:讲授+作业、自我总结+提出讨论问题+小组讨论+组间讨论+抽查总结[1-2]。强调教师与学生各占50%的作用[3]。
讲授环节只占整个课程50%的时间,教师只讲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难点、重点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应用,不讲概述性的东西。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掌握,教师起到引领指导作用,给学生说明讲清要掌握到的程度[3]。
作业、自我总结环节,一方面给学生布置少而精的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掌握、应用的程度;另一方面在每次课后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完成3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与总结,内容形式不限,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
提出讨论问题环节要求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来完成“亮、考、帮”,作为后面讨论的主题内容。 “亮”就是“亮闪闪”,就是自己已经完全独立弄懂的基本原理、基本运用等知识点内容。“考”就是“考考你”,要求学生自己提前准备一个问题来考考同学,前提是自己已经掌握,同学可能没用明白理解掌握的地方。“帮”就是“帮帮我”,也就是自己不明白,要求同学帮助解决的问题。该环节可以培养学生高度的归纳、终结、凝练的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4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学习。其讨论的主体即是上个环节相互准备的“亮、考、帮”等问题,简单易混淆的问题基本可在该环节进行解决掌握。小组内不能搞懂的问题再带到组间讨论。
组间讨论环节就是将前面的小组打散,分别交叉到4个不同的小组进行组间讨论学习。其讨论的主题既是在上个阶段小组已经搞明白的知识点和小组没有弄懂的问题,寻求在小组间讨论搞明白掌握。在这两个讨论阶段,既可以解决大量中低难度、大家都是是而非的共性问题,也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主持演讲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抽查总结环节,教师随机抽查几个小组,要求其表达出没有掌握的问题和已经掌握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大家都没有掌握的相对较难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与总结分析,从而达到全面的掌握应用。
PAD把原来全部由教师讲解掌握,分解为讲授时要求学生掌握30%+完成作业读书总结时掌握20%+小组讨论时掌握20%+组间讨论时掌握20%+抽查总结时掌握10%的循序渐进的理解掌握应用的过程。
PAD宗旨是变学生被动听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变老师完全讲授、填鸭式教育的过程为教师部分讲授+部分引领指导+全程掌握监控的过程。
作者:丁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