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学术不端的防治过程依然存在漏洞
更新日期:2021-01-22     来源: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杨光华  浏览次数:167
核心提示:二、学术不端的防治过程依然存在漏洞学术界在防治学术不端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首先,前期大多采用浅显无用

二、学术不端的防治过程依然存在漏洞

学术界在防治学术不端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首先,前期大多采用浅显无用的道德说教方式,效率极低,杜绝学术不端的观念往往没有深入人心,多数流于形式,大部分学者面对学术承诺书的时候,无异于面对一张与自身毫不相关的白纸,并未真正意识到其中牵扯到的重大责任。而在中期,当事人对于可参考的制度不够清楚,很难做到始终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态度,对于“权威”和“熟人”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督管理系统存在漏洞,往往等到学术失范的事故已然发生,才开始进行治理。后期处理的尺度、公正性都未公开,且往往对于举报者的惩罚大于奖励;因为取证困难而不了了之,而且对于恶意举报也无明确查证及奖惩方式,部分人钻法律和技术的空子,恶意举报“非学术不端”的学者以造成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乱相。

着眼当前不断涌现的学术不端问题,思考其产生的原因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学术腐败大都起始于学术道德自律的松懈和泯灭,学术者严重缺乏诚信和道德,最终走向剽窃、造假等学术不端。可以看出,学术研究者学术不端等问题的原因主要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从内部来看,学术研究者道德认知出现偏差、缺乏自律、缺乏诚信和执迷利益的追求导致了学术行为的失范;从外部来看,巨大的科研压力,法律制度、评价制度、监管制度以及深层次思想品德的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学术研究者学术失范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