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佛教中国化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相结合
佛教中国化落实到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佛教中国化在群众生活中的新趋势。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哲学的目的是过一种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既是古往今来哲学和宗教的最高目标,也是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地向往不仅在物质上对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社会环境和谐美善以及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升华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佛教提倡节俭惜福、知足少欲、宁静合乐的生活方式可以显著提升信徒内心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即便对于非佛教徒,佛教倡导的简朴生活方式与高尚德性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起源于日本佛教文化的“断舍离”文化、极简生活方式,在中国引起广泛共鸣。合理适度的佛系生活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引发的消费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影响,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勤劳质朴、天下为公的美德。因此,佛系生活方式可以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利益,受到乐世界人民的广泛欢迎,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民主时代,佛教中国化将更加世俗化、平民化、通俗化、大众化。佛法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佛教中国化的道路也将更加璀璨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