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竖琴的应用
中世纪以前,竖琴主要应用于祭祀活动。中世纪时期,竖琴成为游吟诗人的伴奏乐器,被广泛用于宗教仪式与宫廷活动中,当时的竖琴是贵族使用的乐器。
交响乐团:18、19世纪,竖琴开始用于歌剧乐队中,后来发展成为交响乐团中不可或缺的乐器,竖琴在交响乐团中主要是在华彩乐段中起着画龙点睛、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乐团中常用技法为:琶音、滑奏、泛音。在乐队中,因为竖琴的声音柔和,所以在交响乐中一般有竖琴演奏的片段,其他乐器演奏的旋律一般会轻柔下来突出竖琴的声音。竖琴还常穿插在其他乐器演奏的旋律之间,比如柏辽兹(Hector Berlioz)的作品:《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舞会),柏辽兹利用竖琴的音色来描绘他的爱人—哈利叶·史密逊,为了营造欢乐华丽的场景,柏辽兹在总谱中明确注释“每一声部都需要两座以上竖琴”来塑造,在乐曲中两部竖琴更是交替弹奏装饰性的琶音来加强这华丽的气氛。在这些众多伟大的音乐家中,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最喜欢用竖琴开篇,而且竖琴在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几乎所有的片段都使用琶音技法,如:《天鹅湖》、《胡桃夹子》—(花之圆舞曲)、《睡美人》等。在《天鹅湖》中,竖琴的开篇是与提琴弹奏一小节后又与单簧管一同弹奏,单簧管作为主旋律,而竖琴则是弹奏琶音跟随着单簧管的主旋律流动,颇有天鹅在湖畔游走的感觉;《胡桃夹子》—(花之圆舞曲)中,柴可夫斯基在乐曲引子部分更是给了竖琴独奏片段,首先竖琴在管乐演奏两小节后弹奏琶音,然后与管乐再相互呼应一次,由管乐引出竖琴独奏片段,再由竖琴结束引子部分后,引出乐曲主题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