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思想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
更新日期:2021-02-24     来源: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作者:杨明泽  浏览次数:274
核心提示:3 因势利导思想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3.1 因病位而利导《金匮要略》中对肺痈、肠痈排脓途径的论述,体现了使病邪就近而解的思想。如治疗肺痈之苇茎汤

3 “因势利导”思想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

3.1 因病位而利导

《金匮要略》中对肺痈、肠痈排脓途径的论述,体现了使病邪就近而解的思想。如治疗肺痈之苇茎汤、桔梗汤,方后注中明确“当吐如脓”、“则吐脓血也”。“吐”字表明肺痈病位偏上,脓血可从上部排出。以及治疗肠痈之大黄牡丹汤,方后注言:“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下”字则说明肠痈病位偏于下,脓血应从下部而解。

因病位而利导还体现在水气病分型证治上,《水气病脉证并治》中:“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病位在上在表,责之于肺,肺气失宣、水道失调,可用汗法宣肺散水,方如麻黄汤;病位在下在里,责之于脾肾,阳气不行、水饮内停,可根据脾、肾的阳虚程度而论治,或以真武汤温肾暖脾而利小便,或以肾气丸微微生火,鼓动阳气而利小便;或以五苓散温阳化气而利小便。

3.2 因病性而利导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言:“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这句话提示治病要找出与无形之邪相结合的有形实邪,如痰、水、瘀血等,随其性质而攻逐之,使无形之邪无所依附而病愈。当实邪为痰饮时,《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治痰需借“温药”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并杜绝生痰之源。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中用桂枝通阳化气,肾气丸中用附子、桂枝温肾助阳;大、小青龙汤用麻黄、桂枝辛温通阳,宣肺散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