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师德评价依据分离的问题
更新日期:2021-02-25     来源:教育导刊(下半月)   作者:糜海波  浏览次数:150
核心提示:二、师德评价依据分离的问题道德评价的对象是活动着的人和事,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并在一定意志力支配下的活动,它表现为一个从行为动机到获得某种

二、师德评价依据分离的问题

    道德评价的对象是活动着的人和事,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并在一定意志力支配下的活动,它表现为一个从行为动机到获得某种效果的过程。于是,动机和效果就成为道德评价的根据。动机和效果作为行为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和因素,在道德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究竟是以主观动机为评价根据还是以客观效果为评价根据,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围绕这个问题,有动机论和效果论两大对立的学派。无论是以德国哲学家康德为代表的“动机论”还是以英国功利主义者穆勒为代表的“效果论”,其观点都是片面的。动机是教育行为善恶评价的重要方面,但仅有评价教育行为的动机并不足以反映教育活动的道德价值。作为教育行为的善恶评价方式,动机论有合理的一面,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如在学校之外,部分社会机构举办的名目繁多的培训班是有其名无其实,除了办学者中饱私囊之外,学生并未得到应有的学习提高。面对教育动机与教育效果的不一致,动机论者如果只是听其言而不观其行,不辨别口是心非现象,就会因此作出错误的道德评价。效果论者认为教育效果是影响教师行为道德价值的重要因素,在进行师德评价时考察教育效果是主要的。但仅仅考察教育效果则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