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A581型机械手表制造工艺的变迁
更新日期:2021-02-25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作者:陈乐怡  浏览次数:156
核心提示:2 A581型机械手表制造工艺的变迁上海机械手表试制小组沿着先制表后建厂的探索性思路,继续开展第二次试制工作。然而,在技术标准化方面仍存在没有规范

2 A581型机械手表制造工艺的变迁

上海机械手表试制小组沿着先制表后建厂的探索性思路,继续开展第二次试制工作。然而,在技术标准化方面仍存在没有规范工艺步骤和标准样式的问题,许多零件数值缺少准确的理论依据,只能采用工人实际操作的经验数据作为标准参考,有时要反复实验多次才能得到大概的平均值。以重要零件擒纵轮为例,其中心孔是用冲模形式加工,标准孔径公差为0.005毫米[4],轮齿加工要求精细,而当时上海试制组只能采用手动打孔方式加工,仿效中国传统补碗“拉胡琴”的打孔办法,每天多则8粒,少则2粒[5],生产效率极低,位置和孔洞大小的误差无法控制。直到1957年,上海手表厂调进一名俄文翻译,工人们才有机会参考苏联《钟表制造工艺学》的译本,根据上面记载的公式和各个零件尺寸数据逐渐将工序标准化,从而降低因零件不匹配,导致残次产品出现的概率。同年4月,上海手表厂筹备处抽调原先从事过火车头设计的工程师奚国桢和另一名制造医疗注射针工程师童勤奋,参照《钟表制造工艺学》进行试制实践。用了4个多月时间,绘出150多张零件图纸,订出1070道工序的生产加工工艺,成为我国自制订第一套手表生产工艺文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