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我国及高校大设施建设现状
更新日期:2021-02-26     来源:高教探索   作者:康治平  浏览次数:151
核心提示:三、我国及高校大设施建设现状我国大设施的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我国大设施的萌芽期,国家组织实施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大

三、我国及高校大设施建设现状

我国大设施的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我国大设施的萌芽期,国家组织实施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大型科学计划,吸引了高端科技人才回国、成立了一系列研究院所,建设了一些规模较大的科学装置,全面带动了国家科技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到“十五”期间,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神光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等奠基为标志,我国大设施进入成长期;在这个时期,基本采用“一事一议”方式推进,缺乏整体计划,建设规模仍然较小,覆盖领域较窄,总体上以跟踪模仿为主,极少数设施的性能指标领先;高等院校虽参与了一些建设任务,例如中国海洋大学建设了“东方红2号”海洋科考船,中国科技大学建设了同步辐射光源,但大多依托中国科学院建设[9]。从“十一五”开始,我国大设施进入发展期,开启了按照五年计划系统布局建设的历程,并安排了专项资金,并在“十二五”期间制定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办法》;在这个时期,建设和投入规模(包括单项投入规模)迅速增大,领域不断扩展,形态逐渐多样,技术水平也迅速提升,由“跟踪模仿”向“部分领先”转变,并开始使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名称,管理工作相应步入规范化的轨道。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高等院校的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规模迅速扩大,高校逐渐深入参与大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