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戴季陶曾大力倡导白话文运动,对晚清民初的白话文运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更直接参与了文学革命;五四运动后编辑《星期评论》期间的创作,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河。他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可忽略的存在。
关键词:戴季陶;白话文运动;革命文学
戴季陶的一生云谲波诡,颇富传奇色彩。随着学术环境的日渐宽松,最近三十年来对他的研究逐渐深入。不过,由于他是中国国民党元老,又担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等职。因此,截止今天,对他的研究依然侧重在政治领域,也就是着重在他政治思想的转变、他与蒋介石的关系,以及他在官员遴选方面的措施等方面。但这远远不是一个完整的戴季陶。要知道,他早年曾经是著名报人,大力倡导白话文运动,对晚清民初的白话文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更直接参与了文学革命;而五四运动后编辑《星期评论》期间的创作,还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河。因此,他该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可忽略的存在。
一、戴季陶与白话文运动
要了解戴季陶在白话文运动当中的贡献,所起的作用,就要先对晚清白话文运动的渊源、发展有个大致的了解。
晚清白话文运动的渊源,从社会结构上既来自官方,又来自民间;从文化程度上既来自文人,又来自大众。[耿宝强(1968——)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通信地址: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五路391号,邮编:256600,电话:13793895733,Email:Gengbaoqiang1@163.com
夏晓虹:《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官方资源》,《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最早可追溯到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办的,以后被称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百科全书”的《申报》。
1876年3月30日,《申报》开始附出《民报》,它“专为民间所设”,“以社会底层老百姓为对象”,“故字句俱如常谈话”。在上海出版的那时最有影响力的英文版《字林西报》评价说:《民报》的特点是用通俗文字写的,而力求使读者易于了解其内涵。[转引自胡道静:《报坛逸话》,世界书局1946年,第86页。]《民报》虽然出版时间最早,但是销量很少,不过是星星之火,没出多久即告停刊。
1887年,在写作《日本国志文学志》的过程中,黄遵宪认识到了语言变化对日本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就在文学层面上提出了言文一致的主张。[黄遵宪:《日本国志文学志》,《近代史资料》1963年第2期。]
甲午海战大败后,睁眼看世界的知识者们认识到仅从技术层面学习西方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层面的学习。1895年的公车上书,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1897年,裘廷梁提出了“崇白话而废文言”的主张,并指出:“文言兴而后实学废,白话行而后实学兴;实学不兴,是谓无民。”[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国官音白话报》(《无锡白话报》),第19、20期合刊,1898年8月。]把白话推广、教育兴衰与国民素质的关系交代得一清二楚,把未来中国人素质的高低归结于是否推广白话。
作者:耿宝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