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B超不同角度引导下配合两种穿刺技术对PICC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12月行穿刺置管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78例,对照组为57例。观察组采用Bard公司生产的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在普通彩超引导下采用常规穿刺法进行PICC穿刺置管。对比两组穿刺效果。结果:对于皮下厚度<0.5cm的患者我们应选用普通彩超下PICC置管(对照组置管成功率96.5%,观察组置管成功率82.1%)皮下厚度>3cm尽量选择改良的Seldinger技术进行置管。普通彩超穿刺处渗血和渗液少,患者耐受性好,操作简单。
【关键词】PICC ;彩色多普勒超声(美国GE-LOGQ7); Seldinger技术
3 讨论
PICC置管可以通过超声显像直接显示血流的情况,并可以评估血管走向、狭窄等情况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在普通彩超下进行PICC置管,可以根据血管的深度调整进针角度而提高穿刺成功率。但普通彩超需要B超医师看血管,2人配合才能进行置管,置管成功率与配合的默契度、血管饱和度、操作者水平等有关。而超声引导下Seldinger技术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只需要1人操作,且容易找到血管。但由于Bard公司生产的血管超声仪导针器角度固定导致对静脉表浅患者置管成功率低。Seldinger技术在穿刺成功后需要扩皮,容易刺破淋巴管,导致淋巴液渗出。
根据本人在临床操作中的心得:在普通彩超下置管进针角度不可过深,30-40°之间,针头刺破皮后要在彩超下寻找针头,然后再确定进针方向。并可根据血管深度可以调整进针角度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如果患者过胖,皮下厚度在3㎝以上者由于PICC套管里的穿刺针短因此尽量选择改良的Seldinger技术进行置管。
作者: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