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新模式
更新日期:2018-04-28     来源:中国卫生经济   浏览次数:215
核心提示:摘要医疗卫生服务被看成是公共物品和服务,关联于政府的垄断供给,这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传统供给模式。事实上,医疗卫生服务是一个产业组织,包括不同类

摘要 医疗卫生服务被看成是公共物品和服务,关联于政府的垄断供给,这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传统供给模式。事实上,医疗卫生服务是一个产业组织,包括不同类型的物品和服务,以及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供给主体。本文提出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分类供给模式,即一种类型的医疗卫生服务对应于一种类型的供给主体。实证研究表明,转型中国正在走向医疗卫生服务的分类供给模式。

关键词 医疗卫生服务;产业组织;分类供给模式
“看病难,看病贵”应该是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动因。中央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由三大制度构成,它们是劳保医疗制度、公费医疗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单位的非生产性功能被剥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被空心化。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开始改革。1980年代医改的特征是给政策不给钱,公立医疗机构获得法人地位,开始成本核算、自负盈亏。与此同时,个人诊所开始涌现,开启了营利性医疗服务的大门。1990年代为大争论年代,“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化”成为争论的焦点[1-3]。2005年,针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化的盛行,卫生部明确指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2006年,医改基调已定,政府将承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计划到2011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2016年新医改方案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如何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供给?医疗卫生服务既不是公共物品和服务,又不是私人物品和服务,而是公私混合物品和服务。由于受到市场与政府二分法的影响,转型中国的医改方案很大程度上在市场改革与政府主导两个极端摇摆。市场与政府二分法忽视了1990年代市民社会的崛起。事实上,市民社会组织可以进入政府垄断供给的所有公共服务领域[4]。公共服务的市民社会供给模式被认为是新公共治理范式的组成部分[5]。此外,西方福利国家改革的经验也表明,福利是多元的,对应于多元的供给主体。这种福利多元主义又称为福利混合经济,包括国家福利、市场福利、志愿性福利和非正式福利[6]。本文在上述的背景下首先提出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分类供给模式;一种类型的医疗卫生服务对应于一种类型的供给主体,体现出劳动分工和自组织效率。其次,针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实证分析,试图论证指出转型中国涌现出医疗卫生服务的分类供给模式。就结构效果而言,分类供给模式等同于分级诊疗体制,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最后,未来医改的策略选择应该是走向医疗卫生服务的分类供给模式。
作者: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