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高校技术创新能力的改进策略
(一)加大教育投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投入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福祉,我国只有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和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社会差距。但我国教育投入力度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很低,人力资本存量不够,不利于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教育经费长期投入度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教育投入缺乏刚性的法律保障措施和教育经费筹资渠道狭窄。针对缺乏教育法律保障措施,我们可以通过制订《教育投入法》等有关法律,用法律的形式来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同时,完善教育经费预算决策程序,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而对于教育经费筹资渠道狭窄,仅依靠政府财政教育支出这一问题,我们要开辟新财源,拓宽教育经费筹资渠道。以云南省为例,可以尝试将民间资本引入高校“市场”,如果民办高校能吸引大量生源就读,势必会影响公办高校加快改革进程,盘活区域高等教育局面,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同时也能加快云南省经济的健康成长。此外,云南省还应依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烟叶、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将其所得税收收入中的部分投入教育。
(二)产学研合作创新
产学研结合的本质是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机制是优势互补、利益和风险共担和竞争机制,其组织形式包括政府推动型、自愿组合型、合同连接型和共建实体型。产学研为高校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根本保障。相对而言,产学研合作的水平越高,越能促进高校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反之,则会阻碍高校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在构建高校技术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将协同效应纳入到产学研的动态整合中。产学研的动态整合是用来检验高校技术创新体系中科研成果的。二是重点培养和建设高校科技园区。科技园是科研成果产生的温床,其可以依托自身的科技资源、信息资源、技术人才、高校的无形资产和学科群的综合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化。产学研合作创新,是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关键,它还能帮助高校教师走出象牙塔,提高他们社会服务的水平,同时它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
作者:王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