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影响新农合供给的主要因素
1.2.1 社会公平对新农合供给的影响
我国医疗保障水平已有长足发展,但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现象,城市地区医疗资源富集度远高于农村地区,根据卫生计生统计最新数据,截至2016年6月底,三级医院较2015年增加了147个达到2155个;二级医院较2015年增加732个,达到7700个;一级医院较2015年增加1703个,达到8966个。虽然医院个数从总量上有所增加,但这些拥有先进医疗水平的大医院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在遇到患有严重疾病患者时往往让患者转院治疗,保障乡村居民生命健康的能力不足。西部农村医疗机构不仅存在“两低一高”(低学历、底职称、高年龄)现象,而且普遍存在知识老化、技能单一问题,无法满足农民多层次的医疗需求[2]。201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城市地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为3.7人,农村地区为1.60人;城市地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为4.60人,农村地区为1.40人。无论是硬件建设水平还是医护人才拥有量,农村地区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单从资源分配上农村地区“看病难”的问题似乎并没有缓解。政府部门提出加快新农合信息网络化建设,将各地区参合农民信息进行联网共享,并加快推进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和跨省定点就医结算建设。改善农村和城市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性,广大农村居民才能更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虽然农村地区在硬件建设暂时落后于城市地区,但是新政策使得医疗资源共享范围不断扩大,新农合实现异地就医结算,农民在有保障的前提下一样可以到医疗资源丰富地区就医享受较好的医疗设施。
1.2.2 政府财力对新农合供给的影响
政府财政保证新农合制度的发展,根据中国年鉴最新数据,自2006年以来,国家财政在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上均有较大的提升。虽然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自2011年以来不断减缓,但是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总体上是比较平稳的,截至2015年底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未来经济发展形式乐观。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建设成果显著政府财政收入增加,财政对新农合制度运行的支撑能力增强。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需求分析
分析农村居民对新农合的需求问题需要借助经济学中的序数效用理论,通过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考察农村居民对新农合的需求行为。
2.1 基于序数效用理论的需求分析
效用具有主观性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不同消费者消费同种商品或服务时产生的满足程度是不同的,不同时间段消费者自身消费某种产品或服务时产生的满足程度也可能不同。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式,消费者要回答的是偏好哪一种消费,哪一种消费的效用是第一,哪一种消费的效用是第二,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于商品一般是在偏好或者选择的基础上谋求效用最大化[3]。
作者:包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