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与途径
(一)突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思政课为载体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思政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在当今社会价值多元、追求多样、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的形势下,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深入持久地做好核心价值观“三进入”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特有功能。
1、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理论性强。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布局,将核心价值观纳入课堂教学,贯彻体现到各级各类班次的教学中。通过教学不断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的认知认同和理解,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宣传者、模范实践者和坚定维护者。
2、加强中国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文化之源。紧紧围绕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以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传统文化核心价值,通过开展大学生“道德讲堂”、“国学研究会”等多种集体学习,让大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和文化自信。
3、加强对西方思潮和形政策势的评介与讨论。加强对当代西方文化和思潮的评介,教学中讲清自由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实质和危害,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自觉抵御西方错误思潮,树立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和崇高志向,筑牢思想防线。同时紧密结合当前社会急剧变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社会现象透析、讨论等活动,在思想碰撞中相互启迪,激浊扬清,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端正人生价值取向。
(二)强化理性认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熏陶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有着较强的导向作用和熏陶作用。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大学文化的指引作用,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增进理性认同。
作者:谷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