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基于鱼骨图与模糊综合评价的思政翻转课堂有效性识别指标体系
更新日期:2018-05-08     来源:高等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202
核心提示:摘要: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研究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首先用鱼骨图法对判断课堂有效性的教育者、学生、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因素进

摘要: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研究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首先用鱼骨图法对判断课堂有效性的教育者、学生、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因素进行了梳理,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主观评价、专家评判和综合分析,构建了一套简单可行的纲要课堂有效性认定评价体系。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力求提出一种科学完善、可以定量分析的评价方法,以利于对翻转课堂有效性的识别与选择。
关键词:鱼骨图;模糊综合评价;翻转课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引言:
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提出“后喻文化”概念,信息革命使得晚辈在技术运用和信息获得方面具有自主权,从而社会从传统代际传承的“前喻文化”以及同辈之间学习的“并喻文化”时期演进到长辈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期[1]。随着互联网技术革命的深入,“数字化王国”中的“原住民”95后大学生(以及两年后开始进入大学零零后),其知识结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都出现了惊人的“翻转”;他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提出了巨大挑战。当传统课堂不能应对挑战时,这些新的思政课堂传播主体就开始以低头、发呆、迟到、拖沓、沉默、看闲书等“隐形逃课”行为进行微抵抗。从而教师“操碎了心”的思政课堂最终以“学而不习、知而不识、文而不化”[2]敷衍收场。
针对思政课堂无效问题,一些大学借鉴源自美国中学的“翻转课堂”试验,思考翻转课堂如何与中国实体问题对接。翻转课堂主张把基本知识的学习从实体课堂中分离出来,让学生在线上自学基本知识点,到实体课堂进行知识的深化和内化,对传统以知识传授为要旨的实体课堂进行了翻转[3,4,5,6]。思政翻转课堂作为新生事物,相关试验和研究大多属于经验派,而翻转课堂本身既包含作为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线上“学堂”,又包含以深度学习、知识内化、价值提升为要旨的实体课堂,翻转课堂的运行涉及教学理念、技术手段、组织管理、实体课堂、考核评价以及学生、教师、学校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问题,其有效性的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能仅仅依靠经验推演,而必须对思政课翻转课堂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估因此,本文采用鱼骨图分析法,从翻转课堂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出发,对之进行质性归纳分析,根据模糊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翻转课堂有效性的认定指标,把定性问题定量化。为后续实施、调整翻转课堂提供量化指标依据。
作者:杨冰郁 丁社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