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意象派歌词研究
更新日期:2018-05-10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浏览次数:256
核心提示:摘要:清末是音乐文学的现代转型期,处在古代与现代的交接点上,乐歌呈现出意象派的艺术特色,总体而言,意象派是建立在意象研究的基础之上,是始于意

摘要:清末是音乐文学的现代转型期,处在古代与现代的交接点上,乐歌呈现出“意象派”的艺术特色,总体而言,“意象派”是建立在“意象”研究的基础之上,是始于“意象”而终于“意象”的研究。首先本文从歌词意、象、言、乐四个方面的 “悖论”式变化进行分析,其中歌词的主题从传统主题裂变、主题意象以“象”的方式突出主题变化,歌词语言作为意、象的依托,呈现出三点变化:传统诗词语言的能指与所指开始分裂;语言与言语之间的界限性开始模糊;“以文为词”“以文入词”的文体之间的语言互渗更加显著。乐与语言相互配合,音乐主导动机与歌词的主题意象、乐句与秀句之间的配合、曲式与歌词乐段之间的关系都与语言的三点变化息息相关。“意象派”的艺术特色体现了清末音乐文学审美精神的变化,具体到时间意象而言,古代歌词“崇古”美学到近代的“未来”美学变化是促使词体转化的依据。在美学精神变化的背后是词人心态的变化,本文从词人经历的文化语境、政治变动、个人经历等三个方面分析词人心态的影响,阐述词人“慎独”型人格与“扩张”型人格的矛盾,并进一步阐释“矛盾”人格影响之下的“文道”之变。
关键词:意象派、时间意象、美学精神、心态、文道之变
清末歌词主题意象的裂变是歌词词体转变的根本,“立象尽意”的目的还是在传达“意”之变。清末歌词在整体还没能完全突破古代歌词的主题范畴,却在那“方寸象牙上精描细画”(司各特语),在原本类型化的主题中寻求艺术的突破。其中,惜时主题歌词在表意上的“新”意更强,其意象、语言与乐曲的配合上也显示了各自的特色。
一、“我今天先着鞭”的未来
近代歌词中惜时歌词展现的是一个无形之形的时间意象,清末的“惜时”歌词在学堂乐歌所占的比重较大,同样是都是面向未来的艺术时间,清末与古代的“惜时”主题的诗词从艺术结构上并不相同,最为突出的差异就是惜时的主题功能是:以“私我”为中心弥合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桥梁和纽带,过去、当下、未来都因“我”具有了不同的美学意义。
作者: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