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思维定势 典型误区 遗传题
摘要:学生知识不全面是造成思维定势的主要原因,它阻碍了思维开放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例如做遗传题,个别学生的思维总是局限在二倍体范畴内;分析遗传系谱图时,习惯于一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对于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理解也不到位,从而造成种种误区。
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它阻碍了思维开放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这使得人们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到阻碍。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不全面,理解不透彻是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以下通过几个典型的误区分析,能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上的不足,克服思维定势,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做题思路,从而提高做题准确性。
误区一: 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误区二:减数第二次分裂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误区三:单倍体一定高度不育。
以上三点在二倍体范畴内当然是对的,但学习了单倍体、多倍体以后,以上观点就不一定对了。二倍体的单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进行有丝分裂,故二倍体的单倍体(一倍体)的有丝分裂是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误区一显然是没有考虑到一倍体的有丝分裂。同源四倍体有四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仍然有两个染色体组,仍然有同源染色体。其单倍体由于有两个同源的染色体组能正常联会所以是完全可育的。
误区四:无中生有一定是隐性遗传病,有中生无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误区五:能稳定遗传的一定是纯合子。
误区六:后代性状离比3:1,一定是单杂合子自交。
以上三条,可以说是学生用的最多、最熟的做题方法,但也要注意其使用范畴。如果生搬硬套,也会出错。误区七:与性别相关联的,一定是伴性遗传。
误区八: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女儿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
误区九:位于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男女发病率一定相同。
以上误区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相关知识缺少系统全面的了解造成的,这就需要在平时复习时,多归纳总结,多进行变式训练,这样的话,可以克服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广度,正确做答。
作者:陈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