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高职院校思政课成果导向课程改革研究——以“基础”课为例
更新日期:2018-05-15     来源:职教论坛   浏览次数:212
核心提示:摘要:应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探索,包括课程能力指标建置与权重分配、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构、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整合,以

摘要:应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探索,包括课程能力指标建置与权重分配、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构、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整合,以及课程模式及单元教学活动设计。总结了课程改革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并提出未来课程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果导向;课程改革
1981年,斯派蒂发表《成果导向教学管理:以社会学的视角》(Outcome-based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最先使用“成果导向教育”概念。所谓“成果”,是学生在一段特定的学习经历后所表现出的清楚的预期学习结果。斯派蒂认为,成果不是学生头脑中的价值观念、态度或心理状态,而是指学习者用其知道的和学到的东西确实能做到什么,也就是他们将已学内容的真实应用。[1]成果导向教育并非是完美的课程政策(not represent ‘world’s best’ curriculum),[2]但却是瑕不掩瑜的理念。[3]时至今日,成果导向教育已经发展成熟,被公认是追求卓越的正确方向。
2014年黑龙江职业学院启动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首先确定了学校培养学生的六大核心能力为:沟通合作(协作力)、学习创新(学习力)、责任关怀(责任力)、专业知能(专业力)、问题解决(执行力)、职业素养(发展力),根据这六项核心能力制定专业能力指标并设置课程地图、开发课程,所有的课程都要以这六大核心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制定教学目标、设置能力指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第一批课改项目,颠覆传统观点,根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学校“六力”为依据,逆向思维,重新设计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两轮教学实践过后进行对比总结,课程能力指标基本达成,课程改革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一、成果导向课程改革主要做法
(一)课程设置与权重分配
1.编制能力指标
成果导向教育中的能力指标(即绩效标准)就是将学生应具备的能力项目,转化为可以观察评量的具体行为,藉以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4]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性质与教育目标,将其定位为“素质通识课程”,所以思政课的能力指标编制是与其他素质通识课程融合在一起进行的。[5]可以从素质通识课程能力指标中将“基础”课的能力指标提炼概括为:
(1)具备有效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具有遵守法律道德规范、尊重多元观点、承担责任、关怀社会的能力;
(3)具备运用所学发现、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4)具备遵守规范、忠诚职业、敬业乐业的能力。
作者:徐永慧 陈桂香 徐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