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桑子丛枝病病原的分子检测及鉴定研究
更新日期:2018-05-16     来源:中国森林病虫   浏览次数:244
核心提示:摘要:在攀枝花米易县有害生物普查过程中发现不同地方均有车桑子丛枝病的发生。并采集到具有典型植原体侵染症状的车桑子,应用植原体16SrRNA基因的通

摘要:在攀枝花米易县有害生物普查过程中发现不同地方均有车桑子丛枝病的发生。并采集到具有典型植原体侵染症状的车桑子,应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对R16mF2/R16mRl和R16F2n/R16R2对具有典型症状的和正常的车桑子进行检测,巢式PCR都得到约1.2 kb的特异性片段,证明此植株中存在植原体。确定该病害为车桑子丛枝病。经过测序并在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共获得2条植原体特定的16srDNA基因序列(PZH-C1、PZH-C4)。将测得的2条序列与已报道的植原体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获得的2条植原体序列均聚类到16srⅠ组中。最后对这种病害进行了风险评估。本研究采用了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车桑子从枝病的病原是植原体,确定了分类地位,该结果可为该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车桑子;丛枝病; 16S rDNA序列;系统进化分析
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 (L.) Jacq.)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车桑子属Dodonaea植物,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在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中部两岸,国内的福建南部、 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四川均有分布。车桑子是西南干热河谷地区重要的本土树种,对该地区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重要作用[1](张春华,唐国勇,孙永正,刘方炎,李昆,和菊, 2010)。植原体phytoplasma原称类菌原体(MLO),是一类无细胞壁,存在于植物筛管细胞中,介体昆虫各个组织中的类似植物病原细菌的不能单独培养的原核生物。植原体是最近几年发现比较多的病害,并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它能引起许多林木、蔬菜、农作物发病,给农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2]。由植原体引起的病害能让寄主产生以下几种症状:主枝和侧枝生长受到抑制,腋芽和不定芽大量生长,从而形成丛枝、矮化症状;叶片褪绿黄化,叶变小;花器发生变态;果实变小、畸形或不结实[3]。在对攀枝花林木病虫害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车桑子丛枝病的发生较为普遍,为了防止车桑子丛枝病发生面积的进一步加大,也为了更好地防治此种病害,利用已建立的PCR技术对在攀枝花市采集的车桑子丛枝病进行了植原体检测,并对扩增得到的植原体16SrDNA片段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最后判定其分类地位。
1材料和方法
1.1样品来源
车桑子感病植株于2015年6月采自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坝子。感病植株腋芽和不定芽大量生长,形成丛枝。采集攀枝花的健康车桑子、元阳的健康车桑子和建水的健康车桑子作为阴性对照。样品均保存在-80℃的冰箱里[4]。
1.2植物总DNA提取
分别称取攀枝花市感病植株幼嫩叶片、攀枝花市健康植株幼嫩叶片、元阳健康植株幼嫩叶片和建水健康植株幼嫩叶片,各0.1g。用昆明硕阳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OMEGA公司产品)英文说明书,提取车桑子叶片的总DNA,并将DNA置于-20℃冰箱中保存备用。
作者: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