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收集、整理、总结,对目前自闭症生理机制研究以及对自闭症的干预手段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自闭症障碍;生理机制;干预手段;杏仁核
自闭症,又称孤独性障碍,是一种因脑部功能异常而引致的儿童发育过程中的行为功能障碍。自闭症通常在患者三岁以前就表现出来,从婴儿期延续到终身,又称婴儿孤独症或儿童孤独症[1]。目前中 国自闭症的患病率与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约为1%,自闭症患者已超过1000万[2]。国内一项调查显示,相比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每年的抚养负担约为19582.4元,高于残疾儿童的16410.1元和精神残疾儿童的6391.0元[3]。面对这种情况,世界上很多国家对自闭症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也使用了多种手段,以期望对自闭症治疗有良好的效果,但目前世界上没有一种方法能使自闭症儿童痊愈,并且自闭症人数每年都有一定增加。自闭症的病因归根结底是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所导致,因此本文对目前自闭症生理机制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1.关于自闭症生理学机制研究
1.1大脑皮层与自闭症的关系研究
大脑是人体发育最早最快的器官,七、八岁时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三岁时小脑的发育基本上与成人相同。通过大量临床资料报告发现,自闭症患儿常有脑电图异常,提示患儿可能存在脑部结构或功能异常,研究者利用MRI检查技术发现患儿大脑灰、白质异常增生,以额叶最为明显,尾状核、杏仁核、左侧海马区体积较正常组扩大;胼胝体膝部及小脑蚓部体积明显缩小。早期应用fMRI检测患儿大脑血供情况,发现患儿早期存在大脑广泛供血不足,以额叶、颞叶、小脑及丘脑多见,导致脑发育延迟或异常发育[4]。Carper等的研究表明,在正常语音的发展历程中,额叶和颞叶的皮层功能完善是非常重要的,而自闭症的婴幼儿以及儿童则表现出了右侧半球额叶和颞叶的病理性过度增长[5]。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右侧额叶和颞叶皮层的体积比正常儿童大13%[6]。Gage等通过对2-14岁自闭症患者儿童的研究发现,其听觉联合区域(颞上回及颞平面)有显著的右侧半球不对称性[7]。Boddaert等使用MEG工具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自闭症儿童的左侧半球语言相关脑区激活水平低于正常儿童,而右侧半球的激活则高于正常儿童[8]。Gervais等采用fMRI技术发现自闭症个体对语音信息进行反应时没有颞上回的激活[9]。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表明,患者的皮质微柱体、梭状回面孔区和颞上沟也发现了明显的异常,这使得他们在面孔的感知与识别上存在缺陷,还有研究证实尾状核的体积与患者的刻板行为有关。研究亦发现ASD患者小脑半球过度发育以及胼胝体萎缩[10]。
作者: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