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法国语言学家Laurent Gosselin对德国哲学家Hans Reichenbach的RES理论做了整体性和系统性地发展。首先为参照时间的合理性作出了认知假设 – 基于视觉隐喻;其次,针对RES中时间“点”的局限性,采用了时间“区间”,并将区间结构应用到整个语句乃至语篇的时体语义描述;最后,针对RES中仅凭说话时间来决定参照时间的不足,指出了参照时间的“回指性”。
关键词:认知;隐喻;区间;回指性
正文
1. 引言
德国哲学家Hans Reichenbach(1947/1966, §51)的RES三位结构在语言学时体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对这一理论的应用,也有对这一理论的探讨。陈平(1988)对其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金立鑫(2008)对RES时体模型作了进一步的修正。于秀金(2013)基于点和段的互动关系,大大扩展了时体关系类型。叶起昌和赵新(2016)深入阐述了RES理论的的思想基础和探讨其在时间与语言关系研究中的理论归属。
但是以上学者都未对RES理论作系统性地推进,从而提供一个崭新的理论框架,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对某一点或几点的修正。
法国语言学家Laurent Gosselin在1996年所著的《Sémantique de la temporalité en français : Un modèle calculatoire et cognitif du temps et de l'aspect》(《法语时间语义:一个“时”和“体”的认知计算模型》)中,全面发展了Reichenbach 的RES理论,形成一个全新的基于认知的时体语义计算模型 – SdT模型。我们将深入探讨两个模型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及SdT模型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可能性。
2. RES模型和SdT模型的哲学基础
Reichenbach的RES三位结构基于三个“时间点”:
E, point of event, 事件时间点
S, point of speech, 说话时间点
R, point of reference, 参照时间点
我们在描述Reichenbach三个时间点之间的关系时,可将其分成两组参数:
-①参照时间点R和说话时间点S之间的关系为一组参数
过去(R < S),现在(R = S),未来(S < R)
-②参照时间点R和事件时间点E之间的关系为一组参数
先事(E < R),当事[ 对于R和 E重合的情况,国内学者有不同的翻译。陈平(1988),叶起昌和赵新(2016)将其译为“简单”;龚千炎(1995)将其译为“当事”。](E = R),后事(R < E)
根据当代时体理论研究,时间关系由两个相对统一的概念构成——“时”和“体”。早期的传统语法以说话时间为基准,将时间三分化:过去(说话时间之前), 现在(说话时间),未来(说话时间之后)。但是这三种时间关系无法解释为什么大部分自然语言不止三个时态,比如,法语中简单过去时 (passé simple) 和过去未完成时(imparfait) 都表示过去,如何解释它们的不同呢?
于是, 语言学家们在“时”的基础上,又慢慢引入了“体”的概念。Comrie (1976: 3)把“体”定义为“对一个情状(situation)内部时间结构的观察方式”:完整体(看到整个情状)和未完整体(只看到情状的一部分)。不同于“时”(过去,现在,未来)和说话时间相关,“体”则独立于说话时间,而和情状(situation)相关。
作者:莫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