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文艺 » 正文
试论电影《山河故人》中的关公意象
更新日期:2018-05-24     来源:电影艺术   浏览次数:301
核心提示:摘要:关公意象的孕育、产生和发展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电影《山河故人》中对于关公符号的运用却把这种传统文化置于

摘要:关公意象的孕育、产生和发展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电影《山河故人》中对于关公符号的运用却把这种传统文化置于没落和衰亡的危险境地。电影中通过人对于关公意向的意识转变表现出现实社会“精神父亲”和“个体父亲”的双重坍塌,其结果就是信仰缺失,人处于文化无根的漂泊状态。本文试图通过民俗学和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对于关公意象进行解读,从而展现导演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为中国当代社会人们精神世界的建固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信仰 关公意象 父亲 文化无根
一、指向性符号的出现
苏珊·朗格说:“所谓艺术符号,它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所熟悉的那种符号,它所包含的真正的东西是一种意味。[[[]朱立元.《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P249.]]”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于19世纪末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理论。他认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及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审美感情。[[[][英]克莱夫·贝尔.《艺术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09]]”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大量作品从关注普通人生活的角度切入,用烙印式的视觉符号呈现个体生存的价值的“有意味的形式”。《山河故人》秉承了贾樟柯的一贯风格,通过意象符号的使用表现大时代变迁下人物情感的变化,从而剖析其中投射出的文化内涵。在《山河故人》中,存在着很多符号化的隐喻,比如,山河系列的波涛、黄河等,故人系列的dollar、车站等;值得深思的是在电影中出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关公意象,这一意象在电影中出现了5次,以关公形象出现在电影的前两个部分,分别是矿工下井前、梁子得病在家拜关公、梁子回到汾阳老家后;以关公刀形象出现在电影的前两个部分,分别是同一个人的少年和青年时期,扛着关公刀在远行。
艺术创作者在创作作品的时候由于自身的理论水平、成长的阅历、情感的丰富等等因素,在某种特定环境和缘由的激发下,会催生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哲学观,最后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自己的符号特点,艺术家通过这些符号来表现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和诠释。换句话说,作为第六代导演的贾樟柯,他的很多电影都会运用一些符号性的东西表达自己主观意识,从而体现出他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思考。但是,关公形象却在电影中成为了一个被人们忽视的符号。尤其电影中扛着关公刀远行的少年,在电影中并没有起到衔接故事情节、推动事件发展的作用,甚至他的出现成为整部电影的“突兀”;但是导演却给了那少年两次长镜头,直到他的身影走出画面,电影才重新回到故事情节的叙述中。
作者:王琛琛

2022-07-21• 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
一、 问题引出和文献综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瑰宝[1],习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