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三年南郊祭礼之陶木祭器研究
更新日期:2018-05-25     来源:四川文物   浏览次数:229
核心提示:摘要:本文欲进一步梳理有关绍兴十三年南郊祭祀事件的历史文献,探索宋高宗以陶木代铜玉的历史背景和缘由,并试议以陶木代铜玉的合礼性。关键词:绍兴

摘要:本文欲进一步梳理有关绍兴十三年南郊祭祀事件的历史文献,探索宋高宗“以陶木代铜玉”的历史背景和缘由,并试议“以陶木代铜玉”的合“礼”性。
关键词:绍兴十三年;南郊祭祀;陶木礼器;宋高宗
据《中兴礼书》记载,从绍兴元年(1131年)到绍兴十九年(1149)年间,前后有余姚、平江、临安三个窑场为宫廷制造陶瓷祭器,可见,在南宋初期皇家祭祀中,陶瓷礼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反传统金属器、漆器、玉器为主的现象呢?
绍兴十三年在南宋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拐点,宋王朝由战走向和,由乱走向治,笔者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梳理有关绍兴十三年南郊祭祀事件的历史文献,探索宋高宗“以陶木代铜玉”的历史背景和缘由,并试议“以陶木代铜玉”的合“礼”性。
一、绍兴十三年南郊祭礼在《咸淳临安志》中的记载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尽管宋朝始终面临强敌环伺,但宋朝皇帝依然热衷于祭祀,“祖宗以来,每岁大、中、小祀百有余所,罔敢废阙” [
参考文献:
《宋史》卷九十八《礼一》,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在众多祭礼中最隆重的祭祀典礼要数皇帝亲行的冬至南郊圆丘祭天之礼。唐代天宝年以后,三岁一郊,北宋沿袭这一惯例[ 根据郝宇变:《北宋宗庙祭祀制度研究》统计,建国伊始,宋太祖于乾德元年(963)举行首次冬至南郊祭天大礼,历北宋九朝皇帝,共举行37次郊礼。],但是,靖康之变后,大规模的南郊祭祀中断,直到绍兴十三年(1144),宋高宗即位的第十八年,南宋朝廷才在都城临安正式举行南郊祭礼[ 《宋史》卷《三十》《高宗本纪七》载绍兴十三年十一月庚申,日南至,合祀天地于圆丘,太祖、太宗并配,大赦。],《咸淳临安志》详细记录了这次典礼的盛况:
是年(注:绍兴十三年)六月降,诏曰:朕嗣膺历服越在东南,深惟累圣之呈宪,必遵三岁之亲祠,四㳙路寝之筵,久旷圆坛之礼,今日上穹垂祐,边境修兵,寇盗弭宁,民俗康阜,日致慈宁之孝,岁收高廪之丰,格此多祥,敢忘大报见 祖, 祢于諸室,合丘泽之一祠,嘉与臣工,共图熙事。朕以今年冬至日有事于南郊……始用元祐郊礼,合祭天地,设大神大示及太祖皇帝、太宗皇帝配位,并从祀诸神凡七百七十有一,设祭器九千二百有五,卤簿万二千二百有二十二人,祭器应用铜玉者,权以陶木,卤簿应用文绣者,皆以缬代之。[ 《咸淳临安志》卷三《郊庙》]
笔者注意到一个细节,这次典礼使用的祭器“应用铜玉者,权以陶木”,“应用文绣者,皆以缬代之”,可见,当时南宋朝廷财政之拮据。然而,用“陶木”代替“铜玉”是否仅仅因为南宋财政紧张?这场祭祀花费几何?宋高宗为何要要在此时举办这场大规模祭祀?笔者就这些问题做了一些思考。
作者: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