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导师网络位置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更新日期:2018-06-01     来源:高等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216
核心提示:摘要: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受到导师的决定性影响。本文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法,界定了导师网络位置的概念,分析了导师网络位置、研究生吸收能力以及研究

摘 要: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受到导师的决定性影响。本文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法,界定了导师网络位置的概念,分析了导师网络位置、研究生吸收能力以及研究生创新能力之间的内在影响,以吸收能力为中介构建了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利用问卷收集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导师中心度和导师结构洞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生吸收能力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且研究生吸收能力在导师网络位置和研究生创新能力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导师中心度;导师结构洞;研究生吸收能力;研究生创新能力
0 引言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实行的是“一对一”的导师制,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实施主体和主要负责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研究脱离不开合作,在创新环境的驱使下,导师为了更好地获取外部信息,开始不断同其他导师建立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了导师网络。网络理论学者认为,在错综复杂的合作网络中每个个体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结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影响着个体与外界环境交互的渠道,决定了结点从网络中获取知识、技术等资源的能力[1]。任胜钢,舒睿[2]指出占据较好网络位置的人能够获得很多高质量的信息和资源。所以,导师作为特定合作网络中的个体,占据着不同的网络位置,而这种网络位置影响着其对资源的获取和控制。
同时,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必然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个体在吸收外部知识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正是这些能力的差异导致了个体创新的不同。张韬[3]从动态能力的研究视角出发,发现了吸收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形成能够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Andrea F,Tribe J A[4]指出组织的吸收能力是创新能力增强的动力来源;简兆权,吴隆增,黄静[5]提出组织的吸收能力越强,对于外界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力就越强,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敏感性就越高,从而越能将外界有用的知识吸收与应用于创新之中。可见,学者们在吸收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在组织层面,少见针对研究生这一群体的研究成果。现有研究更欠缺从导师网络位置这一视角探讨研究生创新能力形成的理论成果。我们认为,由于导师占据网络位置的不同,其对信息、知识、资金等资源的获取和控制能力具有差异,而这直接影响到可用于研究生培养的资源,从而必然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将导师网络位置、研究生吸收能力、研究生创新能力纳入统一的理论模型之中,对现有研究是有益的补充,对于探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赵文平,郑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