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南段鱼类多样性分析及保护建议浅析
更新日期:2018-06-01     来源:淡水渔业   浏览次数:313
核心提示:摘要:2016年7月19日至7月31日对秦岭北麓渭河流域周至县段及黑河流域鱼类资源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有鱼类2亚纲(硬骨鱼纲和辐鳍鱼纲)4

摘要:2016年7月19日至7月31日对秦岭北麓渭河流域周至县段及黑河流域鱼类资源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有鱼类2亚纲(硬骨鱼纲和辐鳍鱼纲)4目(鲤形目、鲈形目、鲶形目和鲑形目)7科(鲤科、虾虎鱼科、鲿科、鳅科、鲑科、鲶科)17属19种,其中优势种为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和红尾荷马条鳅(Homatula variegata);鱼类多样性与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有关,在渭河与黑河交汇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各样区种类分布较为平均,但群落数量差异较大。周至县渭河及黑河流域鱼类组成较为复杂,群落结构脆弱,丰富性程度不高。
关键词:渭河流域;周至县;鱼类多样性;保护建议
秦岭是中国天然的南北分界线,地理位置较为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处于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的过渡地带[1,2]。秦岭生态保护区中鱼类的生物多样性除了受气候、降雨径流、土壤植被、地质地貌等自然环境影响,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渔业、采沙、采伐、工业生产污染等。区内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众多河流发源于此,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的绝大部分流域也分布于此。渭河位于秦岭北麓,研究渭河可以更充分地反映秦岭的水文和环境等自然条件。国内对秦岭生物多样性以及对渭河水质的研究很多。早期的调查表明,渭河干流属软水和中等硬度水,天然水质良好[3]。近年来,渭河流域内水污染治理建设严重滞后,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使河水严重污染 [4],各段水质差异很大。水质是影响鱼类资源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入调查该地区的鱼类资源可以充分反映该地区水生态环境的变化,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尤其对秦岭地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5]。为了更好地了解渭河流域鱼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全面准确地反映自然和人为活动与鱼类资源多样性的关系,2016年7月19日调查了周至县及其附近区域内渭河流经地区以及渭河第一大支流——黑河的部分流域的鱼类资源。
1. 研究区域概况
渭河源头位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北侧,流域经过陕甘宁三省,在陕西潼关县注入黄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全长818 km,流域面积达134766 km2,在陕西境内长502.2 km,流域面积6.71×104 k㎡,约占全省面积的二分之一。该河自西向东流,西高东低,地势渐缓,河谷渐宽,落差3000余m,途中有众多支流汇入,北部直流多发源于黄土丘陵和高原,含沙量较大,而南部支流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流速大,含沙量小,导致主干含沙量高,水沙异源,沙源分布集中,其中汛期占年沙量的75%-94%。
本次考察的流域属于渭河中下游秦岭土石山区,主要集中在周至县渭河流域与渭河的第一大支流黑河流域,地形多为海拔三、四百米的山脉和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400-600 mm。
作者:周海欣, 谢文君, 刘泽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