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读中品味古诗魅力
更新日期:2018-06-01     来源:语文研究   浏览次数:222
核心提示:摘要:初中古诗教学多停留在简单讲,重在背诵默写,忽视了对古诗的品味教学。教师应抓住读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从理解含义入手,读出音韵、体会意境、赏析

摘要:初中古诗教学多停留在简单讲,重在背诵默写,忽视了对古诗的品味教学。教师应抓住读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从理解含义入手,读出音韵、体会意境、赏析语言,从而品味古诗的魅力。
关键词:古诗教学;读中有序;环环相扣;品味;古诗含义、音韵、意境、语言
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曾说:“应该把诗歌称作中国人的宗教。我几乎认为,假如没有诗歌——生活习惯的诗和可见于文字的诗——中国人就无法幸存至今。”(1)诗歌伴随着华夏子孙走过千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它用精粹的语言传承着中华文化。古诗的学习就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学好古诗就成了语文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学习古诗不能停留在一般状态下的读一读讲一讲,而要在读中有步骤地一环扣一环地品味古诗的魅力。
一、读,粗悟含义。
古诗需读,这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人教版七年级至九年级上的古诗注释都比较详尽,尤其是课后古诗诗歌前还有导读文字,先让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文字,结合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琢磨诗歌的感情基调。学生只有粗悟诗句含义明白感情基调才能在朗读中调整语速,读出感情。这样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诵读,学生才有了可靠的朗读基础,否则任何形式的朗读都是只知其字不知其意的读字而不是读诗。如学习《江南逢李龟年》,学生读诗歌导读中“前二句言过去之盛,后二句写现在之衰。”再读注释“李龟年唐玄宗时著名歌手,安史之乱后流落到江南”,以及对某些诗句的注释,可以了解该诗的大意,再自由朗读、齐读等就能一步步悟出诗的含义。
二、读,读出音韵。
古诗都是用来歌吟传唱的,它平仄交错组合,跌宕起伏,文字排列以整齐居多,有些错落有致。朗读起来或和谐优美,或抑扬顿挫,极富音韵美。朱自清在《论朗读》中说过朗读的重要:“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出意味,变成活的语气。”(2)可以说诗歌是极具吟诵的,教师在此环节中应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范读、分组读、齐读等在指导中让学生将重音读出,将韵脚读出,将节奏读出,将语气和语势读准。这样可将“一读,粗悟含义”变成进一步理解诗意。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在“一读,粗悟含义”后便容易做到停顿正确,读出恰当的语气语势,再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读出该诗抑扬顿挫、起伏有致的节奏感,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沉醉于诗歌的音韵美中,也为下一步“三读,体会意境”打下基础。
作者:陶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