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世界三”视角出发简析《陌生的中华》中的中国形象
更新日期:2018-06-06     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浏览次数:185
核心提示:【摘要】本文从当代比较文学形象学之父狄泽林克提出的世界三理论[世界三: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在文学领域制造的形象,无论形象的制造者有

【摘要】本文从“当代比较文学形象学之父”狄泽林克提出的“世界三”理论[ “世界三”: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在文学领域制造的形象,无论形象的制造者有意还是无意而为,都涉及到了“世界三”的内容:世界一:物质世界或物理状态的世界;世界二:精神世界或意志行为状态的世界;世界三:客观意义上的观念世界,即人类思维的抽象但却客观的世界,属于人类活动的产物,人类精神世界的产物。
]角度出发,先后延伸出了一系列后现代思潮中关于读者与作者关系的探讨,最终通过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将方向引导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普遍教学规律——“文化三角”。从该理论的视角出发,着力分析了库利科夫苏联著名汉学家、新闻记者库利科夫的报告文学《陌生的中华》若干典型片段中的中国形象,并提出了从认知心理学和对外汉语教学角度进行国际中国形象研究的新视角。
【关键词】中国形象 “世界三” 文化三角 俄罗斯

一、引言
笔者在阅读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雪涛教授的著作《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一书时,一度为其细腻的写作风格和独到的理论视角所折服。尤其是其中对德国汉学家的个案研究随笔更是让我百读不厌。其随笔的写作风格具有视野广博、以小见大、中西结合和旁征博引等诸多特点。鉴于此,笔者也试图以学术随笔的形式,用比较文学形象学和汉学研究的有关理论方法,对有关“俄罗斯的中国形象”问题做一次个案研究,以供诸位同仁参考批评。
二、库里科夫的“中国结”
两年前,曾从一位俄罗斯朋友那里得到库利科夫(Владимир Семенович Куликов)的《陌生的中华》电子书。当时因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读了其中的一些章节。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兼东方学家,库利科夫在观察中国社会时总是视角新颖、见解独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库利科夫最初结识中国是源于1958年的交换生经历,随后便爱上了这个异域的邻邦,在之后的五十余载的时光中,库利科夫的生命几乎都与中国紧紧相连。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他游走在中国的各大城镇和众多乡村之间,甚至在很多不知名的建筑工地、科研场所、大学宿舍间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在这些实地考察中,他记录了形形色色的中国人民,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这些珍贵的所见、所闻、所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在他拍摄的影像资料和纪录片中。
此外,他还根据多年游历中国的经历,撰写了多部有关中国的畅销书籍。这些书比之前零散的报道新闻更细致地解读了有关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为俄罗斯大众开启了一扇了解“活生生的中国”的大门。如果你细细阅读,便会发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中国浓浓的情结。
库利科夫的中国系列全书多年位列全国畅销书之列,在俄罗斯享有极高的声誉——它们至今仍是大众了解中国社会的必读书目。
作者:罗薇

2022-07-01• 种族主义所排斥的对象
二、个体记忆漂泊离散的中国移民形象 在施万克研究团队的调查中,根据泰坦尼克号的登船名单,中国共有 8 人乘 坐此船,登记的英文名分别为:Ali Lam、...
2022-05-13• 中西方对中国形象表述的差异化
最后,叙事话语的差异化。叙事话语是指人在其游记、日记、小说、散文、论著、戏剧、新闻等纪实或虚构作品中对中国各方面情况的描述,这种叙述固然有一...
2022-01-12• 涉及中国的报道及其所塑造出的中国形象
中国疫情信息的公开,相应的应对和管理措施,乃至社会制度都受到了海内外媒体的重大关注。疫情期间针对中国密集且集中的报道,清晰地反映出中国在国际...
2020-09-17• 话语历史分析视角下世界经济论坛讲话中的中国形
《话语历史分析视角下世界经济论坛讲话中的中国形象建构》为作者:刘友红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社会...
2013-11-25• 谭恩美小说中 “中国形象”的认知特点
谭恩美小说中中国形象的认知特点TheCognitionofChinasImageinAmericanChineseNovels摘要当代著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Amy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