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市场与山区乡村社会的变迁
更新日期:2018-06-07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浏览次数:298
核心提示:摘要:在时代变革的历程中,作为闭塞之地的山区乡村社会也发生了显著的变迁。探索1949年后山区乡村社会的变迁及其动力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视角,才能

摘要:在时代变革的历程中,作为闭塞之地的山区乡村社会也发生了显著的变迁。探索 1949 年后山区乡村社会的变迁及其动力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视角,才能尽量把握半个多世纪以 来的复杂的社会状况。本文以 1949 年以来秦岭山区柞水县瓦房口镇的春节为视角,探究其 沟域村落社会变迁的动力问题。通过对该地春节视角下的节日习俗及相应社会生活的历史图 景和现实面貌的介绍、梳理,可以发现政府权力与市场经济分别是导致山区乡村社会发生变 迁的两大主导动力。而这两种动力的作用机制则在于山区农村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相应的 低端(以满足温饱为主要目标)小农经济。
关键词:沟域村落 春节习俗 变迁 动力 作用机制
前言:
对社会变迁及其动力问题的探究,需要放在生动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来把握、 分析。生活场景可以人们的节日生活作为代表,尽管节日生活看似只是人们生活 中微不足道的片段,但其变动却能够集中、显著地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对 汉民族而言,自然当以春节作为不二之选。社会变迁会导致春节习俗及人们在该 节日下对应的社会生活发生改变,与此同时,春节又可作为一面镜子,来反观我 们纷繁庞杂的社会变迁,并为分析社会变迁动力问题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也就 是“事变俗移”的道理,可以“从春节习俗看社会变迁”。【1】因此,可以春节为 视角,通过对相应内容的分析,从而探究我们的社会变迁及其动力问题。
春节是汉民族最为重要的节日,同时由于汉民族的人口众多和分布地域之广 阔,不同地域乃至小到一个村落,其春节面貌都会呈现出一定的“个性”。本文 所要探究的是位于秦岭山区某一沟域村落(现具体行政区划为陕南柞水县瓦房口 镇街垣村五组)的春节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变迁的动力问题。时间跨度为 1949 年前后至今的半个多世纪。
一、节日文化的土壤:该地自然与人文环境
(一)瓦房口镇与街垣村五组的概况:
“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以古柞水(今乾佑河)而得名。总面积 2332 平方 公里,系‘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2】“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并非夸张, 该县境内绝大部分都由山区组成,从乡镇到县城皆是处于河谷地带,而其周边一 般则是众多“隐匿”在深山之中的自然村落。作为今日柞水县九个镇办之一的瓦 房口镇亦是如此。“瓦房口镇以地处瓦房沟口而得名,由原瓦房口乡和马家台乡 合并而成。该镇位于金井河中下游,位于柞水南部。全镇辖街垣村等 14 个行政 村 97 个村民小组,3907 户 14145 人,总面积 199.7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885.5 米左右,年平均气温 9℃左右,降雨量 700 毫米,属亚温带气候。”【3】境内群山 连绵交错,金井河谷被群山环绕,地面起伏极为显著,既有河谷地带的平地,又 有缓坡和陡坡相连的山坡地,且以高山陡坡为主。因此,该镇的道路交通条件总 体来说是极不便利的,尤其是周边的山村,道路状况根据具体地势的好坏而表现 出较大的差异,由此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每一个山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一条可 到达县城的南北两线公路贯穿该镇,凭此,全镇成了人员、物流的集散地。
作者: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