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从“供给侧”的相关概念背景出发,分析了“营改增”及税收政策调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突出成效,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营改增 供给侧 成效
相关概念及背景
“供给侧”是近两年频频出现的一个颇具“学术范儿”的经济学热词,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那么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这里是某一边的意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供给”这一端来进行改革,以供给侧的四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为主线,深入推进。
与“供给侧”相对的是“需求侧”。关于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关系,网上有一个通俗有趣的解释:小明问妈妈要50元零花钱,妈妈只给了30元,此谓供不应求;小明转而向疼爱他的奶奶要,奶奶给了100元,此为供大于求;长此以往,奶奶吃不消,不愿意再给小明100元,经小明与奶奶讨价还价,最后小明要60元,奶奶同意了,这叫供需平衡。
那么目前我国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瓶颈――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不平衡:一方面国内部分产能过剩,总供给不正常地超过总需求,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老百姓日益增加的高层次需求得不到满足,如近两年出现的大量海外购马桶盖现象......部分产能过剩的供大于求和需求结构升级的供小于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表面上的消费不振实质上是深层次的结构性供给不足。因此,改革的重心应在供给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供给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的“需求决定供给”不同,该学派认为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可自行调节以达供需平衡。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营改增”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突出成效
税收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天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相比于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自去年5月1日以来全面实施营改增所取得突出成效即是很好的例证。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贯通抵扣链条,优化经济结构
2016年5月1日起,全国全行业全面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金融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生活性服务业等亦纳入营改增范围,贯通了服务业内部和二、三产业之间的抵扣链条,消除了存在于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税制隔阂。餐饮行业更是受益匪浅:饮食业未营改增前缴纳营业税,由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企业的加工流程越长,税收成本越高。而营改增后,由于能够进行进项抵扣,重复征税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据统计,“麦当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税负由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前的4.9%降至2016年底的0.6%。
作者: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