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月”意象在《穆斯林的葬礼》中的作用初探
更新日期:2018-06-15     来源:青年文学   浏览次数:241
核心提示:摘要: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玉和月两种意象以交叉的形式贯穿于《穆斯林的葬礼》之中,伴随着人物命运的浮沉升落,见证了穆斯林家庭几十年间的

摘 要: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玉”和“月”两种意象以交叉的形式贯穿于《穆斯林的葬礼》之中,伴随着人物命运的浮沉升落,见证了穆斯林家庭几十年间的变迁,以无言的方式流露出作者的生命意识和悲剧情怀。本文从“玉”和“月”在书中的作用出发,分析这两个意象对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和意义表达的作用。
关 键 词:月;玉;意象
一、
朱光潜在《无言之美》中说:“所谓文学,就是一种以言达意的美术。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有尽善尽美,才能引起美感。”朱光潜在这里强调意象和语言对于文学作品美感的本体性价值,即承认美感产生于意象和语言的共同作用。意象,顾名思义,即表义之象。庞德在《诗刊》上发表纲领,声称应当描绘“意象”即“在一种刹那间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感性的集合体”,即意象是客观事物经过主体独特的情感话语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因此可以认为,意象是受主体情感作用的客观景物,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
英国诗人刘易斯强调意象或多或少是一种词语中的感性图像,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比喻性的。与其说是比喻性的,不如说是移情的。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依靠意象独特的移情作用来完成,以我之情感赋予他物,在主客观之间建立情感的联系。也就是说《穆斯林的葬礼》中“玉”和“月”都必然带有移情色彩从而具有象征意义。他指出意象的三大特征:意象的外形,意象的样式以及稠密度[1]。这在小说中分别表现为“玉”和“月”的轮廓边线,“玉”和“月”的固定性和二者丰富的内涵。意象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所有文学作品用语言来描述它的视象性并表达感情,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同一客观事物的不同语言描述可以使其具有不同的象征性内涵。小说中对“玉”和“月”的时代性描写表达了作者潜在的情感态度。
意象之于文学创作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它对于作者情感的委婉表达、作品内涵的深刻挖掘和作品结构的完整性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马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