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寄宿管理一直是被当作教育辅助手段而存在,从来没有和课程教学平起平坐过,似乎它的价值就是依附在学业教育上的。不从理念上打破这一陈旧框架,就难以实现教育的真正革新。因为这一观念的背后,隐含着当今教育弊端的核心--教育是知识的教育,不是生活的教育。在呼唤教育全面改革的今天,寄宿管理制度的改革却阒然无声,难以承担即将到来的时代对教育的全新要求。民办学校从其自身特点出发,可以先走一步,进行寄宿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并进而发展为自己的品牌优势。
【关键词】宿管制度 民办学校 领导力
国内对民办学校寄宿生的管理研究多局限于具体事务层面,鲜有涉及品牌建设,也较少涉及家长、社会对人才标准的渐变。从人的整体素质发展着眼,民校应该把此纳入学校长期发展目标中。国外民校住宿生文化大多具有品牌,如伊顿公学、哈罗公学,但其社会环境与国内相差太大,只可借鉴理念。本文欲依本土化、草根化的思路作一番探索。
(一)学院模式的启发
英美私立学校多采用住宿学院制,打破班级、级段、专业的限制,把住宿楼作为基本单位,学生的所有活动,除了上课之外,起居、就餐、体育、娱乐都在宿舍楼内进行。住宿学院负责课程之外的所有辅导,配备一整套管理、服务和指导老师,既为学生提供生活服务,也全程辅导学生思想道德、生理、心理、知识、体能、礼仪、社交、社会责任感,使全面成长。因此,学科课程几乎成了住宿学院外的走班课。这套制度起源于英国的公学,精英化特征昭著,文化品牌源远流长。国内民办学校虽不能照搬其具体做法,但可以借鉴其管理理念和成功经验,例如可借鉴其严格的规定和人文化关怀、周到的服务和自主能力培养作为管理原则。
英国公学能坚持四五百年,是以精英品牌对抗大工业化的班级制教育的。公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予以全方位的的一贯教育,能铸就一个人的一生,这是民办学校长期生存的根本。国内一些民校长时间陷入低迷,原因就是执着于短期的应试目标,忽视了长期育人,在短期兴旺之后,长期受成本劣势束缚。即使个别民校因为应试而成功,也难以形成自己的人文品牌。这些重点中学、超级中学的兴起,并不能挽救教育的堕落。
作者:钱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