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通过职业学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行性分析
更新日期:2018-06-19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浏览次数:173
核心提示:摘要:新型职业农民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

摘 要 :新型职业农民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因此,现代化的农业建设需要新型职业农民。目前,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出现断层,且老龄化趋势明显,这不仅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成为了我国粮食安全的潜在威胁。因此,有必要启动后继农民的培养工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蔡秀珍,朱启臻. 论职业农民培养的意义及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1(27),pp160-161]]本文将从职业学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优势及意义、政策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其可行性。
关键词:新型农民,职业学校,培养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未来“谁来种地”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做法。[[[] 魏登峰. 走中国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道路[J],高端访谈,2012(07),pp26-29]]目前,我国大约有四亿多农村劳动力需要向二、三产业转移。随着农业现代化电脑转型升级、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扩大推行,农业种植将由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农场转变,将导致未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越来越少。同时,现代化农业也将提高对从事农产品生产种植的农村劳动力的要求,农村劳动力面临着向掌握先进农业生产种植技术的农业现代化产业工人转变的迫切需要。
一、优势及意义
(一)职业学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优势
1.立足农村,方便培训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的地位日渐凸显,农村大量普高响应国家号召翻牌变身职高。如今,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的需要逐渐加大,而职业学校大多扎根于农村,可以更方便农民接受教育和培训。
2.教育水平,符合需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多为40岁以上的中年人,且其中教育程度低的占大多数。因为农业收入低,且多靠老一辈言传身教致使培育时间长,使得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因此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可以讲“学生”分为三类:(1)目前正在从事从业生产的人;(2)在外打拼想回乡从事农业生产的人;(3)农业类专业的毕业生。其中以第一类为重,且职业院校的教育内容与他们的实际需求相称。
3.就地取材,生源充足
由于教育资金的分配不均衡,使得义务教育在城市和农村的分布有所偏向,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多农村学生选择进入职业中学进行教育。土生土长的农村学生对农业生产和农民这一身份有更深切的体会,对于新型职业农民也更容易产生职业的认同感。另外,近年来普高大开招生范围,使职业学校的学生数量普遍下降。在这一情况下,职业学校可以扩大招生范围,采取就地招生,纳入那些50岁以下且受过一定教育的传统农民,对他们进行改造,使之成为职业农民。
作者:王怡蕾

2018-06-11• 通过职业学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新型职业农民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