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正负性情绪与医患关系感知的相关性研究
更新日期:2018-06-21     来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浏览次数:218
核心提示:【摘要】目的:调查医生的正负性情绪及其对医患关系的认知现状并探究两者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387人,采用医患

【摘要】目的:调查医生的正负性情绪及其对医患关系的认知现状并探究两者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387人,采用医患关系调查问卷对医生的一般资料、正负性情绪和医患关系认知进行调查。结果:医生的情绪总体得分均值(2.39±0.438),负性情绪维度得分(1.85±0.548),低于正性情绪维度得分(2.94±0.698)。医患关系总得分为(2.74±0.66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的影响因素有两个,分别为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共可解释医患关系认知变异的26.6%。结论:医生的正负性情绪与其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水平有相关性,关注并调节医护人员正负性情绪有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正负性情绪,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护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医患关系可以分为技术性和非技术性,后者主要从情绪、状态等心理层面定义[1]。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一切医疗活动的前提,不但有利于促进个人身体健康,也利于国家卫生管理及开支,利于社会和谐。有研究发现,医务人员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是造成医患矛盾的重要因素[2]。为了避免矛盾的发生,医务人员需要注意合理运用一些行医修为知识和沟通技巧[3]。医务工作者虽被赋予“白衣天使”的美誉,但作为一般的社会工作者,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很难每时每刻保持良好的情绪。谭海涛、贾秋红等提出,医护人员存在心理未调节合适的情绪但是假装表现出好的情绪等现象[4]。一味的提倡运用良好的情绪改善医患关系可能造成医护人员心理不健康。只有立足于医护人员实际情绪状态才能更好处理情绪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国内学者针对情绪与医患关系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医生正负性情绪对其医患关系认知的影响,以期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选择上海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410份,回收有效问卷387份,有效率为94.39%。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采用情绪与医患关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基本情况,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医患关系量表。基本情况问卷由课题组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所在科室、学历、职业年限、职称等信息。医生情绪状态调查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PANAS)中文修订版,包含20个条目、两个情绪维度:正性情绪(10题)和负性情绪(10题),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近1个或2个星期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下答案:几乎没有、比较少、中等程度、比较多和极其多,分别计1分~5分。正性情绪分数高表示个体精力旺盛,能全神贯注和快乐的情绪状况,而分数低表明淡漠;负性情绪分高表示个体主观感觉困惑,痛苦的情绪状态,而分数低表示镇定。两个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分别为 0.85和 0.83[5]。
作者:翁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