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研究 —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例
更新日期:2018-06-29     来源:中国成人教育   浏览次数:209
核心提示: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为适应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而形成的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常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是传统教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为适应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而形成的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常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是传统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基于“互联网+”和协同理论的视角,建构一个以精准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产教深度融合为路径,以课堂教学与在线教育相结合为方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条件支撑的立体协同育人机制。这一机制的实现对策包括: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建设、优化学校教育环境、推动深度校企合作
关键词:互联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机制
一、引言
从2015年“互联网+”被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到国务院出台“互联网+”相关指导文件,意味着“互联网+ ”正式被纳入顶层设计,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所谓“互联网+”,是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应用到其他领域,使得该领域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聚合效应。[1]2015年7月,国务院在《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中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要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同时指出,我国传统产业运用互联网意识和能力不足,新业态发展面临着体制机制障碍,跨界融合型人才匮乏等问题。从目前现实看,虽然很多高校都在推进校企合作,但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学校、企业、社会、政府等多方协同育人的机制,传统的本科教育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还是表现出很大程度的不适应。
随着信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传感器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力促进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逐步从理论研究和概念炒作转为实践应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属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增强物联网人才的竞争优势,不仅需要重视专业技术基础,同时需要增强应用领域实践能力。高等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提升物联网人才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加快物联网产教融合育人体制机制的核心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产业发展新常态对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需要,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研究和探索“互联网+”本科教育立体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有关问题。
作者:李建荣